欢迎访问烟草控制资源中心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阅读排行
新闻中心
禁烟令执行起来必须毫不含糊
发布时间:2013/05/31 12:31:38   来源: 烟草控制资源中心    浏览量:   分享: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缪迅
 

  今天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香烟传到中国,虽然只有400多年的时间,但时至今天,在中国9亿多成年人中,吸烟人数已经达到了3.5亿之多,中国香烟的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2%左右,而每个吸烟的人每天吸烟的数量还在增加,据有关方面估算,10年前是每人每天吸12支,现在是16支。

  大量吸烟给人的健康带来的危害其实应该是人所共知的。根据研究部门同济,现在中国每年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的人数是60万左右,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会是现在的4倍,也即到那时,每年将会有240多万人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

  吸烟有害健康。这地球人都知道的。烟民吸烟,可以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后果基本上是应当让烟民自负的。然而,不吸烟甚至非常讨厌吸烟的人往往很无辜地被吸烟,即吸二手烟和“三手烟”,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并不一定比烟民少,于此看来,吸烟绝非无关于他人、无关于环境卫生的个人爱好,可谓是既害己又害人且还损害环境卫生,真是“害莫大焉”。当下和未来,拿出有效的举措、有力的行动,减少乃至最终杜绝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这可不是一件无关宏旨的小事情。

  但是,为什么在很多公共场所里,“禁烟令并不具有实际震慑力、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呢?原因无非是众多烟民的个人道德约束力的缺位,同时,有关部门也缺少对烟民公共场所吸烟有效的制止手段和应有的惩处。

  看来,仅凭烟民们的个人道德来约束公共场所吸烟是很有限的,因此,很有必要对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文化的引导。公共场所禁烟,不但需要有政策的规范和监管,更应该通过唤醒首先包括烟民的全社会的公民意识,来制约公共场所吸烟、让“二手烟乃至“三手烟”处处害人健康等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的泛滥。

  公共场所禁烟,已不仅是改变烟民个人吸烟习惯或者控制烟草数量等表面行为,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维系社会秩序以及人类健康、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积极开展各种大规模、普及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公共卫生基本常识,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的健康理念,加强培养公民(当然首先是烟民们)的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与自觉性。

  平心而论,我们也不能把公共场所禁烟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禁烟令上,因为在我国,浓郁的敬烟文化是一种很顽固的存在。吸烟是很多人自青少年时期就培养起来的一种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顽固的烟瘾对于烟民们道德观念和自我克制的构成与付诸行动,造成相当大的阻力,对烟民,如果没有人性化的监管和科学化的戒烟干预和强制性的约束手段,想在公共场所禁烟,恐非易事。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公共场所禁烟,不妨学学我国香港、台湾及一些国家的做法。比如我国台湾自2009年1月正式实施烟害防制法,三人以上的室内职场及公共空间禁烟,违者处以罚款。为有效禁烟,台北还出台一个很奏效的措施,就是发起民间力量加入劝诫行列。民众只要拍到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将吸烟的照片提交到相关部门,即可获得现金奖励。自从拍照奖励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了劝诫吸烟的行列。这些做法,都是不妨为我们借鉴或“拿来”的。

  除了借助户外海报,烟盒也是台湾宣传戒烟的重要“阵地”。每一个烟盒上都赫然印着香烟引起肺部、咽喉癌变的丑陋图片。还有一种烟盒图片,印着孕妇的大肚子,忠告烟民,吸烟会伤害下一代;更有甚者,在烟盒上还印有“吸烟会导致阳痿”的忠告。较之只在烟盒的一侧写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做法不同,台湾烟盒上的图片和警示语不但面积超过一半,而且色彩浓厚,让人触目惊心。看你还能继续心安理得地吸烟吗?。

  所以,笔者以为,我们不妨尽快借鉴我国香港、台湾禁烟的有效做法。当下和未来,包括商家、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都要加入到禁烟行动中去。首先,政府相关管理机构要出台政策促使烟草企业尽快改变烟草包装的价值取向,用制度化的手段促使国内生产的烟盒像大多数国家的烟盒一样,充满恐怖性的标识;其次,要明确执法主体,或可成立禁烟综合治理机构,专事禁烟、控烟的日常宣传、倡议和具体执行,对公共场所不听劝阻抽烟者实施必要的处罚;第三,在公共场所设立禁烟协管员,行使监督、教育、劝导的职责,以消除管理死角与盲区。

  禁烟之难,也是众所周知,禁烟任重道远,但愿能年年有所改观、有所好转。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地址:北京市亦庄天宝园6里6号楼101   电话:(010)67804214

传真:(010)67804204   邮箱:tthdrc@sina.com

主办单位: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09017700号-2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