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被吸烟 我不干!
来源:京江晚报 文/图 段永晶 2013-06-23
■ 他愤怒了 办公室终于无烟
“我们办公室是无烟办公室,这可是我亲手打造的!”毕无烟说起这事儿,言语中透着自豪。办公室无烟的背后,是他不惜撕破脸面,与吸烟同事抗争的结果。
2011年一个冬天,一股烟味飘来,让正在办公室里的毕无烟忍无可忍:跟那几个吸烟的同事说了多少次,他们还是不当回事,就是要在办公室吸烟,一定要让不吸烟的都陪着他们吸二手烟!
毕无烟抗议:“哥们,你昨天不是答应我不在办公室抽烟了么,怎么又抽啊?拜托把烟灭了可以吗?”
“最后一根,这根抽完就不抽了……”
“你都说了多少次最后一根了,哪次你说话算话过?好不容易等来一个没有灰霾的好天气,你还要污染它,你就不觉得可惜吗?”说这话的时候,毕无烟已经出奇愤怒:本来他还希望2011年是个无烟年,可这一年吸的二手烟绝大多数都是这些哥们制造的!
无视毕无烟的抗议,烟雾还在继续喷吐,“我这次保证,绝对是最后一根了!”说着,又是一口。
桌子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文件夹,被毕无烟狠狠地掷向那哥们。这都是他最近几年收集打印的戒烟资料,其中有刚刚花了100多块钱打印的图形警示巡展海报。“所有的室内工作场所都应该全面禁烟,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你以为我们好欺负是吗?”
那位正在抽烟的同事一下子懵了。之前,毕无烟曾以拍桌子、摔烟灰缸、给烟头灌水等做法,以及用毛巾把自己包裹起来的行为艺术,宣传吸烟的危害,但显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这场大闹,倒是让办公室的烟味越来越少了……
这个端午节,毕无烟又完成了一次单程80公里的骑行。骑自行车外出,已成为他躲避二手烟、到周边乡镇宣传禁烟、锻炼身体的常态方式。“在不必要吸二手烟的情况下吸二手烟后,每支烟每小时应步行5公里或骑车半小时。”这是他给自己订下的规矩。
毕无烟今年30出头,控烟历史已有20年,是控烟之声论坛烟草包装健康警语和举报台版主,兼控烟之声微博博主,世卫无烟草倡导行动组织在册会员。20年间,他陆续发表的控烟帖总量在3万以上,影响人数达五百多万。 志愿者在禁烟宣传现场
■ 一个广告 催生一个戒烟宣传战士
毕无烟1981年出生在陕西蓝田农村,先天性听力轻度残疾,从小身体就不好,重感冒、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将他的童年塞得满满当当。“我的鼻子似乎永远都堵着,每当我跑步的时候,总得张开大嘴像鱼一样呼吸。”
毕无烟有个弟弟,也是原因不明的先天性残疾。毕无烟觉得,这些都和烟雾缭绕的环境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从毕无烟记事起,总能闻到家里有股浓浓的烟味,父亲和爷爷基本上醒来就抽烟,一直抽到睡觉,而且抽的都是自己种的旱烟或最便宜的香烟。
1992年,一场电视节目,让毕无烟初次成为戒烟宣传小战士。那是央视《卫生与健康》播出的节目,“一个个子高挑的卡通人物点着了一支烟,随着他吸烟的动作,他的肺部开始慢慢燃烧变成了一个黑黑的空洞……”“吸烟有害健康!”那宣传语,吓坏了毕无烟。几乎整个晚上,他眼前都是那个巨大的空洞,耳边总是响起那个可怕的声音。那年寒假,他第一次明确提出,让爸爸戒烟,并声明今后不再为爸爸跑腿买烟。
父亲无视毕无烟的请求,哪怕爷爷听从劝告成功戒烟之后,父亲仍然我行我素。“不管你现在如何反对吸烟,将来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吸烟,因为生活是离不开香烟的。”父亲这样断言。
写作文劝爸爸戒烟,爸爸不看;把控烟宣传的电视声音开得老大,爸爸要求换台;把烟整盒整盒藏起来,把火柴收起来,把烟放在蜂窝煤里边让烟发霉……毕无烟苦心想出的种种办法,不但没能让爸爸远离香烟,反而加剧了父子俩的冲突,“再这样的话就让你吃巴掌!”父亲警告。
1996年,15岁的毕无烟生病住院,爸爸陪同照顾。在此之前,正处青春逆反期的毕无烟和父亲的矛盾已经白热化,甚至在冬天打起了水仗,最终以双方都患上重感冒而告终。
在毕无烟的病房里,父亲习惯性地又点着了烟。“被动吸烟影响伤口愈合。”毕无烟又开始反复劝说。争执之下,声调越来越高的毕无烟直接打了一盆水泼了过去,然后趴在床上大哭起来。父亲也委屈,觉得儿子这样的做法,太“白眼狼”了。
自己生病没起到劝说作用,父亲的一次生病,给毕无烟带来了机会。那阵子,父亲一吃饭就恶心呕吐,有时候还会吐血,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胃溃疡。毕无烟知道胃溃疡和生活不规律及吸烟有关,借这个机会,他继续向父亲传达吸烟危害健康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开始减少吸烟的次数,父子俩的矛盾也开始缓和。
■ 一次尝试 坚定控烟决心
在向父亲和爷爷宣传戒烟前,毕无烟曾偷偷尝试过吸烟,不过,他一直向家里隐瞒着这段经历。
1990年毕无烟刚上小学没多久,发现不少同学躲在厕所里吸烟,而且专门有人望风,好奇的他决定试试,想知道闻起来香气袭人的香烟,吸进嘴里是怎样的滋味。
一次,他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作业本纸卷起烟叶放进嘴里,准备享受神仙般的快乐。然而,随着袅袅青烟而来的,是不可抑制的剧烈咳嗽和阵阵干呕。毕无烟马上把烟扔到地上。后来,他又偷偷点了一根香烟,发现香烟一点都不香,从此,他不再碰烟。
2002年,毕无烟考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从这个时候起,他长期被笼罩在二手烟下,控烟的主战场从家里转移到学校和社会。
从1996年起,毕无烟开始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收集控烟知识,制定控烟计划,坚持每天收看中央台的空气质量预报。大一新生毕无烟,已经是个坚定而有丰富控烟知识的成熟战士。刚入校不到一个月,因为拒绝吸烟,他就和宿舍同学发生了冲突。此后不久,他因为被迫吸烟一次,惩罚自己步行了35公里。
或许是对烟味太敏感,毕无烟大学期间在无烟环境中的考试成绩,远远好于有人吸烟的环境。有一年计算机考试中,因为找不到无烟机房没法练习,他最终没通过考试。
眼见周围吸烟的同学越来越多,毕无烟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他开始系统地收集整理控烟资料,印刷传单,制定控烟计划,一旦对周边同学宣传劝说不力导致自己被动吸烟,就惩罚自己步行或骑行。在一次有上百人参加的聚会中,他遭到上百支烟长达数小时的持续轰炸,以至于开出的“罚单”足够让自己从西安走到上海再折回来。此后,他再没有参加过类似活动。
■ 专业培训 理性技巧控烟
2006年,毕无烟毕业后,在交通系统做统计员,也把控烟宣传带到了工作岗位上。在他的影响下,单位的工会主席和两个退休司机都成功戒烟。
相较于年长同事对健康的珍惜,毕无烟在年轻同事中的宣传见效缓慢,但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着。在2010年的控烟计划书中,他这样写道:在办公室设置无烟标志、无烟电脑桌面或屏保;把烟灰缸藏起来、定期更新控烟宣传资料、对吸烟的同事提出意见;从闻到或看到二手烟到离开吸烟区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且尽量屏住呼吸;至少每月清扫1次墙面和天花板,以降低烟草烟雾残留物的浓度;工作必须在吸二手烟的同时进行时,原则上应戴上无烟宣传口罩或防毒面具……
在单位控烟的同时,毕无烟积极在网上开展控烟宣传。控烟之声是目前最活跃的控烟论坛,毕无烟是论坛烟草包装健康警语和举报台版主,这些年下来,他在论坛和控烟之声微博的发帖总量保守估计在3万以上,结交了一大批分布在国内外的控烟志愿者。
即便已在网络上小有名气,毕无烟在线下推广控烟时仍会遇到不小阻力。2011年5月的一天,毕无烟专门骑车跑到一家老板不抽烟的饭店吃饭,没想到遇到不少抽烟的人,他客气地恳求他们停止吸烟,可对方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一脸鄙夷地说,“没事找事,一边去!”
一次次控烟受挫,激发了毕无烟参加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烟草控制在线培训的念头。憋着一股劲,他只用了一个多星期,就完成了21天的培训课程。
培训让毕无烟开始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气,理性而更有技巧地宣传控烟。他时常穿上“被吸烟我不干”的T恤,载上控烟海报骑车外出宣传,在劝阻的同时,请吸烟者看烟草危害资料,使其主动灭掉烟头。从这时起,经他劝阻的现场灭烟成功率已达50%,其中在高铁站、商场、医院等场所的成功率更是高达95%以上。
控烟宣传了20年,毕无烟觉得,戒烟最难的地方,不仅是要克服烟瘾,更要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烟交际,很多人屡戒屡败,就是因为别人给他递烟敬烟。因此,戒烟的人应尽量避免与讲究烟交际的人士来往。
毕无烟真名毕晶,但他似乎已忘记了自己的本名。问到要把控烟进行到何时时,他反问道:第一,什么时候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还有公共交通工具不会再有人吸烟?第二,什么时候图形警示才能上烟盒,让大家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烟草,尤其是二手烟的危害?
“中国有3亿烟民,却有7.4亿二手烟受害者。我只是想要无烟呼吸罢了……大家都不吸烟是再好不过的。”毕无烟的心愿,简单,而美好。
▲ 毕无烟 作者授权本报申明:本报所刊之新闻特稿,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