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焱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禁烟令或将为2014年两会成为真正的“无烟两会”,并为之后的控烟局面带来新的曙光。 “本次我有一个"关于加快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的建议",因为2013年底两办的禁烟规定为我国控烟立法奠定了基础,我觉得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了。”3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表示,“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手段是单项最有效的控烟措施,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年轻人及低收入者效果明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曾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烟草产业在现阶段是"纳税大户",但是其付出的社会成本很大,"净效益"已为负值,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逐步提高烟草消费税率,建立"价税联动"机制,有效利用市场手段,抑制私人消费需求。”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控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告诉记者,“"价税联动"助推实现全面控烟目标,控烟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烟草的总体消费量和减少吸烟的人群,而以税价为杠杆的市场之手来抑制烟草的消费是国外控烟的成功经验。” “我国烟草税率偏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理想的烟草税收应该占其零售价格的67%-80%之间。目前高收入国家平均烟草税额占零售价格的比例为63%,而中国目前的烟草税率约为43.4%,远低于西太区和全球的平均水平,属末尾10%之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研究员杨杰认为。 “在目前从价税占主体的情况下,以提高从量税为主。取消对低价烟的补贴政策,适应消费税改革方向,征收环节向批发环节转移。目标是到2015年将烟草税负提高到65%;建立"税价联动"机制,使得税率的提高反映到价格上,达到控烟的目的。”杨功焕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