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烟草控制资源中心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阅读排行
新闻中心
中南海致癌物“爆表” 降焦不降致癌物
发布时间:2015/03/02 13:39:23   来源:消费者报道杂志    浏览量:   分享:
      临近年关,卷烟又将成为热卖商品,确切地说,在中国一直都是畅销无阻。对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公开数据,保守估计,2014年中国卷烟销量将超过26000亿支。而在12年前,卷烟销量为17000亿支,吸烟人口约人均日消费卷烟仅3.6支。
 
  也就是说,在中国于2003年正式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之后,国内卷烟销量持续增长,人均卷烟消费量不降反升。
 
  “低焦油”卷烟销量的增长更是势如破竹,而卷烟“减害降焦”的营销宣传无疑给烟草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究竟卷烟的焦油量是否真的有所下降?低焦油卷烟真能减害?
 
  2014年12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玉溪(软)、芙蓉王(硬)、芙蓉王(蓝)、中南海(金8mg)和双喜(典藏五叶神)等5款卷烟,检测焦油、烟气一氧化碳、烟气烟碱、烟特有亚硝胺(4种)等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5款卷烟的致癌物烟特有亚硝胺含量并未因焦油降低而降低。其中,一直以低焦油形象示人的中南海的特有亚硝胺高达227.7ng/支。
 
降焦不降致癌物
 
  烟特有亚硝胺(TSNAs)是卷烟中特有的有害物质,分为NNN、NNK、NAT、NAB四种。其中,NNN和NNK被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认定为一类致癌物,而NAB和NAT被证实对动物有致癌性。
 
  因其较高的致癌风险,TSNAs受到了烟草业的重点关注。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卷烟“减害降焦”的研究是围绕降低该物质含量进行的。
 
  纵使经过了数十年的“减害”研究,烟草业也没有减少卷烟中这种特有致癌物的含量。本刊此次检测结果显示,5款卷烟均检出了TSNAs,其含量并未随着焦油的降低而减少。(如图1)
 

 
更令人诧异的是,一直以低焦油形象示人的中南海(金8mg)的TSNAs含量更是高达227.7ng/支,是第二高的玉溪(软)的7.4倍。
 
  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业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烟草业内部实验结果与本刊此次检测结果基本一致:TSNAs并不会因焦油降低而减少,甚至有些低焦油卷烟TSNAs更高。
 
  “一切不谈剂量就谈毒性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在食品行业这一句常见的话并不适用致癌物TSNAs。
 
  “对于致癌物质,是没有阈值的。这样的剂量明确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在看过本刊此次检测结果后表示。
 
  事实上,本次检测TSNAs只是卷烟所含的众多致癌物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多环芳烃、芳香胺、甲醛等69种已知致癌物,而烟草制品本身就被国际癌症研究署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天然植物成分”也不减害
 
  “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在卷烟中添加中草药成分,会减少危害,不产生新的危害就不错了。”长期关注控烟的民间组织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对《消费者报道》记者说。
 
  然而添加“神农萃取液”的五叶神卷烟,却一直以“中药减害烟”的营销形象示人。
 
  对“神农萃取液”的减害功效,国家烟草专卖局2003年曾做过专门的鉴定,当时的结论是:“神农萃取液”对致癌物TSNAs的合成有明显阻断作用。
 
  如此神奇的“神农萃取液”,还助力五叶神卷烟创造了一个工业神话——公开数据显示,在1999年到2007年7年间,销量以平均每年2.8倍的速度增长,截止至2013年,累计创造税收230亿元。
 
  时至今日,“神农萃取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植物成分”,不过“五叶神低害”的印象仍然深入人心。
 
  但本刊检测结果显示,双喜(五叶神典藏)的致癌物TSNAs含量并未因添加“天然植物成分”而比其他卷烟更低。(见图1)
 
  对于“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危害是否更低,中国烟草总局科教司质检处一位闫姓负责人对本刊表示“不清楚”,而几家烟草公司均未做出正面回应。
 
  前述烟草业内人士表示,烟草业内实际上也知道“减害降焦”站不住脚。而且国内外大量研究均表明降焦不能减害,添加中草药成分也无法减少卷烟的危害。
 
  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郑玉新曾在一场“‘减害降焦’——科学还是骗局”的研讨会上阐述,卷烟“减害降焦”研究,对中药卷烟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的分析,不能得出低焦油卷烟、中药卷烟对人健康危险降低的结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指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以“降焦减害”的“研究成果”当选为工程院院士谢剑平等对“中草药卷烟”的安全性进行的所谓“评价”,其所用方法均为与人体体内情况相差甚远的体外实验,从未对真正反映有害作用的吸入体内的烟气有害成分进行测定。
 
  事实上,“降焦减害”已是国际公认的骗局,但面对质疑和指责,中国烟草业一再保持沉默。不过,那些曾号称“减害降焦”的产品,关于“减害”表述已被悄然删去。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管理登录

地址:北京市亦庄天宝园6里6号楼101   电话:(010)67804214

传真:(010)67804204   邮箱:tthdrc@sina.com

主办单位: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09017700号-2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