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烟草使用,保护公众健康”——经过十年的传播,在中国,已被广泛接受。城市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已成大势所趋,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呼声甚高。烟草业当然感到了压力,那种趾高气扬、打压控烟的姿态不能不有所收敛,放低身段,以退为进——表示吸烟自然要控,烟草还要发展。
于是有人来打圆场,说要在控烟与发展烟草业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平衡点”何在?据说就在“三抽”:“理性抽烟,少抽烟,抽好烟”。
但是,吸烟的危害,并不在是否“理性”。理性也罢,感性也罢,只要抽烟便有同样风险。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要使非吸烟者得到保护,而并不能减少烟草对吸烟者的危害。
“少抽烟”,也不是什么“平衡点”。对于吸烟者,只要吸烟,无论多少,都对健康有同样的风险。这是数十年大样本跟踪研究的结论。吸烟者欲求健康的唯一办法,只有戒烟。何况烟草中有成瘾物质。烟瘾一染,愈陷愈深,非但无法“少抽”,而且难于自拔。
至于抽好烟,更是无稽之谈。就对健康的危害言,烟无好坏。所谓“低害”卷烟,完全是蓄意制造的骗局。国外的研究证明,最新的所谓“好烟”设计,无论外观与内涵,都是以更能诱人、更易上瘾为目标的。
可见, “三抽”不是“平衡点”,而是以退为进的跷跷板。以压低控烟意愿的手段,达到推高烟草需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