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期望健康 控烟决策迟疑
2017年12月28日,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在北京发布。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相关政府机构负责人以及控烟志愿者出席发布会并发言。在报告发布会上,众多控烟专家对我国2017年的控烟履约进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017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是连续第九年发布。报告分别从公众期望、控烟决策、行业干扰、建言献策几个角度对全国控烟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
控烟是一项重要的健康工程,关系于民众的福祉,国家的未来。它需要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需要社会共治和资源投入。控烟是一场斗争,只有同心协力、不断克服困难和排除干扰,才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控烟目标!
这期报告的副标题之所以为“公众期望健康、控烟决策迟疑”。王克安教授在解析报告时表示,2016年发布的,强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明确了控烟具体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刚刚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都给中国控烟走进新时代带来了希望。公共场所全面无烟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民众、媒体、专家、社会组织、地方城市等理解并积极参与控烟行动。地方城市陆续出台和修订了相应的控烟法律、法规和规章。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我国开展无烟城市项目和/或无烟立法的城市已达30多个,覆盖了全国20%以上的人口。
“目前的控烟现状,给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带来了紧迫感。”王克安强调,国家层面无烟立法久拖不决,烟包至今不采用说明烟草具体危害的图文健康警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依然存在,戒烟服务发展缓慢,烟草税价的提升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控烟决策迟疑、措施不力、进展不大,成为社会治理的短板。
吴宜群教授发表了题为《控烟如何进入新时期?》的报告感想,她提出两点重要感受。第一,中国控烟的胜利将推动世界控烟的步伐。但是中国控烟的失败,就成了世界控烟前进的绊脚石。第二,呼吁要落实“十九大”精神,与健康休戚相关的控烟必须进入新时代,健康中国必须是无烟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许传兴(Kelvin)先生首先对我国目前控烟取得的成功表示肯定,他指出,在过去一年里无烟城市正在蓬勃兴起,我国的四个一线城市中有三个,北京、上海和深圳已经有了100%无烟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除了一线城市,例如西安以及其他城市,也正在起草和审议地方的控烟条例草案;由大学生和高中生组建的控烟联盟也在逐步兴起。
除此之外,他也指出2018年我国在控烟方面的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继续大力倡导国家层面的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尽快出台,大力倡导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著名控烟专家臧英年、中国CDC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等专家领导们,在最后对新探中心本年度报告会,做出了点评并寄予了希望。
新探也与控烟专家们一起提出了推动中国控烟的九条建议: